玩具不是“哄娃神器”,而是孩子的“第一套教科书”——0~3岁玩具有效使用指南
哈佛儿童发展中心追踪发现,0~3岁大脑每秒新建700条神经突触,而“主动游戏”是刺激突触最经济的燃料。玩具作为游戏的“道具”,选得对、用得对,才配得上“第一套教科书”的称号。
哈佛儿童发展中心追踪发现,0~3岁大脑每秒新建700条神经突触,而“主动游戏”是刺激突触最经济的燃料。玩具作为游戏的“道具”,选得对、用得对,才配得上“第一套教科书”的称号。
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玩具可能因为陈旧、过时或损坏而被闲置。
曾几何时,“科普”二字总带着几分距离感——仿佛只存在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旁,或是厚重教科书的专业术语里。但如今走在街头巷尾、刷着手机屏幕才发现,科普早已卸下“高冷”的外衣,以鲜活、接地气的模样走进生活,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普行动,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日常。
您是否每天也在经历这样的“拉锯战”?“作业写完了吗?”“等一下!”“快去读书!”“知道啦,马上就好!”催一下,动一下;不催,就原地不动。孩子的拖拉磨蹭,仿佛一场耗尽精力的持久战,让无数家长身心俱疲。
你有没有在路上走着走着,突然看见地上有个小东西,心里一动,就想弯腰捡起来?哪怕只是一枚硬币、一个玩偶,甚至是一把钥匙。那一刻,好奇心占了上风,总觉得“捡到就是赚到”。